贷款行业资讯
贷款被秒拒,征信查询过多的后果
朋友大鹏和小编说,自己最近去申请房贷竟然被拒了,他气愤不已,自己有稳定工作,也从来没有过欠债情况,征信非常良好,正常来说应该非常不会被拒才对。
而且被拒原因是由于征信查询次数过多,大鹏很疑惑,自己并没有主动查询过征信啊!
原来问题出在了网上某贷的申请记录,大鹏表示,自己并没有申请某贷,只是点击查看了一下额度,却没想到,平台以“贷款审批”的原因向人民银行查询了个人征信记录。
大鹏正是因为平常随意点击贷款产品,才会多次触发征信查询,导致房贷被拒。
大鹏郁闷了,丈母娘着急催婚买房,这下房子买不了,婚事都要吹了。
有很多人同样不解,怎么多查几次征信还影响贷款了呢,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。
征信查询记录主要类型
如果我们本人登录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平台查询本人信用报告,会发现征信报告上面显示查询原因分为:本人查询、信用卡审批、担保资格审查、贷后管理、贷款审批等几种类型。
征信查询过多,真的会影响贷款吗?
真的!
一般情况下,当我们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,银行会读取个人信用报告,作为是否贷款依据之一。
在个人信用报告中,查询记录包括了查询日期、查询操作员、查询原因等内容,也是银行重要参考项,若查询记录过多,确实会影响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信用评定及放贷。
所有查征信的记录都会影响贷款吗?
并不全是!
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原因可以分为两类,一类是无风险查询,主要有:本人查询、贷后管理、异议查询。这类查询不会影响贷款。
另一类则属于风险查询,主要有:信用卡审批、贷款审批、担保资格审查。当这类查询记录过多的时候会对贷款产生不利影响。
为什么频繁查征信会影响贷款?
既然是贷款,就需要风控。
风控,就是指风险管理,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,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。
风控是银行的命脉,所以各家银行都看得很重。
而征信系统的推出,就是为了完善风控体系,征信机构与信贷机构的相辅相成,以此来规避借贷风险。
因此,当借款人在某一段时间内频繁查征信,会被记录在数据中,查询次数过多会让金融机构产生错误判定。
一是会觉得申请人财务状况出现了问题;
二是觉得这样的申请人是急需借钱的人,已在多个平台进行借款。
这些在银行和金融机构眼里都是风险。